一物一故事,垦荒正青春⑧
人物:罗永璋
物品:1960年在大陈岛拍摄的老照片
从1958年5月参加垦荒队登上大陈岛,直至1978年因工作调动离岛,罗永璋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大陈岛。如今,再次提起大陈岛,他总会拿出20岁那年在岛上拍摄的照片,和我们细细讲述他的故事。
罗永璋: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,是一个浙报的记者帮我拍摄的,地点就在友谊俱乐部的后面,当时垦荒队的纪念馆建在这里。
1958年,垦荒队第二任队长王宗楣来到海门招募第二批垦荒队员,当时刚满18岁的罗永璋积极报名,成为垦荒队的一份子。
罗永璋:我是1958年5月11日去的大陈岛,去之前我父亲作为家长代表还发了言,我们当时那批椒江有21个人。我们乘坐登陆艇前往大陈岛,上岸的时候风雨都很大,伞根本撑不住,我们就手脚并用爬上去,整个人都淋湿了。
罗永璋:大陈岛那时候条件还很艰苦的,但是部队的解放军对我们很好,视我们为小弟弟小妹妹一样,让我们觉着革命精神团结一条心。有一次,我们坐船出去买生活用品,海里的洋流把我们漂到别的地方去了,到了晚上风浪越来越大,我们控制不了,船随着洋流一直在漂。后来听说,解放军为了找我们,派了3艘炮艇,找了我们三天。
虽然生活很艰苦,但垦荒队轻松愉悦的氛围,让罗永璋很快就融入了进去。种土豆、挑肥料、放牛、养海带,一米八高个的他总是冲在前面,也成为队里的“智多星”。
罗永璋:我分配在第三个农业队,当时邵福生也同我在一起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,最难的就是挑肥,那一桶肥料起码120斤重,挑得少了会觉得难为情,所以每次都挑得满满的。从码头那边的人粪坑,一直挑到种番薯的地方,一天挑下来,晚上回去肩膀都是肿的。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,找旧的钢丝绳,在运输两地做了个滑道,这样子运东西相对省力多了。
罗永璋:后来我还放过牛,养过海带。放牛的秘诀就是要看住第一头带队的牛,只要它听你的,其他牛自然而然地跟你走。养海带是要把苗夹进绳子里,那时候天气很冷,我们都赤手一个个把海带苗塞进去,手都冻裂了,经常出血的。
1960年,垦荒任务虽已结束,但和大多数垦荒队员一样,罗永璋选择继续留在大陈岛。对他来说,这一张黑白照片,早已烙上融入血液的海岛情怀和青春往事,它将永远闪着青春的光彩!
罗永璋:1962年,我在大陈岛上结婚的时候,就连凳子、蚊帐都还是借来的,糖都买不到,现在的大陈岛变化很大,我们老垦荒队员都很骄傲的。